Oct 6, 2014

一个接近真相的故事



大卫芬奇再次向影迷们展现了他的冷峻。在纽约电影节上作为首秀登场的电影《消失的女孩》近日在新加坡上映。长久以来对大卫芬奇的作品的信任积蓄成内心剧烈的期待,令我在上映首日就迫不及待地约起几位好友们一道去电影院一睹这部新作的风采。

一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却并不显得允长。玄机叠起,高潮不尽,情节的推进令人无法预料,总以为故事已经尘埃落定地发展到了结尾,不曾想柳暗花明又见一村,无法不在黑暗的影厅里暗暗叫绝。虽然有原著小说的精致在先,但是影片的改编非但不曾失色,加以清冷烘托氛围的配乐,以及精确地捕捉着寓意的画面,反而令人物更显得凸显和活跃。对于悬疑风格的作品,线索和细节的埋伏向来都能够在不小心间成为被评论家们弊病的硬伤,但是对大卫芬奇,却是异常擅长而得心应手的,以至片段之间,环环相扣,不急不缓地积蓄和迸发。如此复杂的故事,导演叙述的功力难得地游刃有余,铺陈,转折,倒切,所有的技术手法令影片不曾间断地引人入胜,直至结束。即便离开电影院后,仍旧在回家的路上一度回味,咀嚼。

大卫芬奇的电影,向来直抵人性世界的偏白和阴暗的角落。他是最能够在电影美学中用细节撬动震撼力的嘲讽大师之一。对于某种漆黑不明的社会现象和难以被公共启齿的人心算计,在这位电影大师的世界里,他热爱上这些,所体现出来的手段,就是揭发出来,并肆无忌惮地嘲弄它们。

而在新作《消失的女孩》中,这次被戏谑的对象,是婚姻。

男女主人公是令人羡慕的完美夫妻,相识于浪漫,开始于恩爱。只是,当爱情义无反顾地步入了婚姻以后,极少又能悠哉地保持原本的清白和孤傲的,彼此微妙的心思,对生活的所需,那些渴望,希求,轻易地成为了化学程式中的增减。本片就提供了其中一个被放大的极端范本,当生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间,虚伪就占据了生活的全部,互相挣扎,彼此困斗,渐渐演变成一场不可收拾的战役。谁控制着谁,谁占有着谁,爱情的出发时的真相,在牺牲和需索的失衡中,慢慢模糊不清。

电影所释放的力量,比起书籍上的文字,更拥有令人投降的直观。乍看入眼的荒诞,深思之下却使人惊惶,随之后来的,更是默默的沉重和疼痛。最终的结局,二人从此各自怀起私心地不离不弃,相守至死,果真应了婚姻的誓言,无力地绝望。

不愧是大卫芬奇,让我差点就以为这就是婚姻的真相。只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妥协,希望存在的必要性,是因为我们必需在真的去做什么事情之前,先下定一个决心。再好的故事,也只是无限地接近了真相,却又并非真相。艺术所贡献给生活的最诚意的教诲,就是在那些丑恶的事情真的发生之前,先尝试着开始自省。

No comments: